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经济生活
>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2
更新时间:2020-07-13
纠错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史书将翻开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材料一  1981年末~2015年末人均日收入低于1.9美元的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1)提取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具体措施

蕴含的经济道理

2016年以来,中央层面共安排贫困地区林草资金1500多亿元,在中西部22个省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贏。

(请勿在此处作答)

河南省栾川县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挖掘境内丰富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在景区周边建成苗木花卉种植园、农业观光游示范点等,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请勿在此处作答)

陕西省柞水县种植木耳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培育木耳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模式,使其产量大、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小木耳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耳朵

(请勿在此处作答)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材料二列举的脱贫增收措施分别蕴含的道理。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1981年末~2015年末。世界贫困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含中国的世界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较慢;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迅速,为世界减贫做出了重大贡献。

2)①发挥财政调控作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渠道。

③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背景,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共设两个小问进行考查。

【详解】(1)本题设问要求考生提取材料一的经济信息。设问属于图表信息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考生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阅读图表的题目、图表横向和纵向的变化以及图注。
根据“1981年末-2015年末人均日收入低于1.9美元的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中信息,可得1981年末到2015年末世界贫困人口数量在减少,不含中国的世界贫困人口数量也在减少,但下降速度低于世界贫困人口。可见中国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速度较快,这为世界减贫做出了重大贡献。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材料二列举的脱贫增收措施分别蕴含的道理。设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考生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结合材料,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进行作答。
依据材料“中央层面共安排贫困地区林草资金1500多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可从政府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回答。
依据材料“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挖掘……发展旅游业”,可从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角度回答;依据材料“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实现脱贫致富”,可从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的角度回答。
依据材料“该县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培育木耳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模式,使其产量大、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可从依靠科学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的角度回答。

【点睛】图表、数据类主观题解答技巧
(1)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①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同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②读图表的内容(即各种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此,要做到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从纵向上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又要从横向上看到不同数据间的差别;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看到数据变化间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数据间的区别所在;要做到成绩与问题结合,既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又要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不足;要做到现象与本质结合,既要对图表信息进行表面性梳理和归纳,又要通过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③读注释(即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2)仔细研究设问内容,这是准确调动知识和合理组织答案的导向。①宏观上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不同设问之间的关系,又包括同一设问中的两个小设问之间的关系。明确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等,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各个设问的答案组织,避免答案要点的错位或偏差。②微观上具体分析每个设问要求。借鉴措施类、原因类、体现类、意义类、评析类、探究类等主观题解答的基本要求或思路,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知识范围、解答方向、主体限定等,根据设问要求仔细组织答案。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含义:

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扩展
(1)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及不足
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②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②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对比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点 标准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势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消费的内容不全面,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发展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在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不小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与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区别 含义不同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标准不同 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以国界为准
联系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NP-(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大指标的意义:都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都能把三大产业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不管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成果都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本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国外净要素收入,一般是把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外国或地区公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国外要素净收入大多为正数,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为负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点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

(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难度:
使用次数:15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小康的门槛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尹晨欣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